服务项目
1
健康资讯
2
按摩知识分享3
https://www.fitposture.tw/custom_136829.html 功能性长短脚|从骨盆旋转到筋膜张力的整合观点 功能性长短脚|从骨盆旋转到筋膜张力的整合观点 为什么我会有「一脚长、一脚短」的感觉? 你是否有这些状况? 一边裤管总是比较短 鞋底一边磨损特别严重 久站或久走后,一边脚特别酸 肩膀一高一低、觉得走路歪歪的 这些都可能与**功能性长短脚(functional leg length discrepancy)**有关。意思是:不是骨头长短不同,而是身体在使用上的代偿造成视觉或动作上的长短差。 美式整复观点:骨盆PI / AS与长短脚的关系 在美式整脊、整复疗法中,骨盆的旋转是长短脚最常见的来源之一: 骨盆类型 特徵 可能对应 PI(Posterior-Inferior) 髂骨向后下旋转 常见於短脚侧,骨盆低、压缩 AS(Anterior-Superior) 髂骨向前上旋转 常见於长脚侧,骨盆高、拉长 这样的骨盆高低差,会直接影响腿部在站立与行走时的视觉长度与动作行为。 骨盆不对称对应表 对照项目 短脚侧 长脚侧 骨盆位置 后下(PI) 前上(AS) 髂骨高度 较低 较高 肌肉状态 常紧绷、压缩 常无力、被拉长 身体感受 容易酸痛、卡住感 看起来正常但容易代偿 调理建议 放松紧绷、释放压缩 强化稳定、建立控制力 解剖列车观点:筋膜张力线如何影响长短脚 Thomas Myers 提出的解剖列车理论指出,身体由多条筋膜线组成,彼此牵引、相互影响。当张力不平衡时,会导致骨盆旋转、脊柱偏移、腿部视觉长短不同。 筋膜线与长短脚的对应: 筋膜路径 张力失衡后的变化 对应现象 深前线 DFL 髂腰肌紧、骨盆旋转、髋关节过度屈曲 一脚缩短、髋部卡住 浅背线 SBL 股二头肌紧、小腿后缩、荐椎后拉 骨盆向后倾、腿部拉短 侧线 LL 一侧收缩或另一侧被拉长 骨盆下沉、肩膀高低差 「筋膜就像一条条橡皮筋,一边缩,一边就会被拉长,骨盆跟著转,脚的长度就看起来不同。」 我们怎么帮你调理?|忻享运动保健工作室 我们依照每位个案的体态特徵与肌肉张力,进行以下流程: 1️⃣ 全身性肌肉与筋膜放松 缓解压缩与代偿区(如髂腰肌、梨状肌、股后肌群) 打开关节空间,让骨盆更容易回到中立 2️⃣ 观察骨盆旋转方向与高低差 判断 PI / AS 偏移、功能性短脚位置 找出张力来源的筋膜线/动作习惯 3️⃣ 针对性调整与动作指导 放松短脚侧肌群+启动长脚侧控制肌群 培养核心稳定、正确站走姿 可依需求辅以礒谷绑腿固定法,稳定骨盆并限制代偿动作 调理节奏建议 阶段 频率建议 调理目的 初期密集期 每周1次,持续4~6次 解除张力不对称,观察骨盆变化 稳定期 每2周1次 建立正确出力、修正动作习惯 保养期 每月1次或依状况回来 维持平衡与预防旧问题复发 ✅ 最后提醒: 功能性长短脚不是「骨头歪了」的问题,而是整个身体用力与张力的长期不对称累积调理也不是一两次就能搞定,而是逐步松开、对齐、重建稳定性的过程。 欢迎预约体验,我们会协助您: 厘清身体使用的歪斜来源 放松正确位置、强化薄弱区 建立正确动作习惯与日常照护方式
https://www.fitposture.tw/custom_136338.html 筋膜枪振幅对软组织的影响:选择适合你的按摩深度 筋膜枪振幅对软组织的影响:选择适合你的按摩深度 筋膜枪振幅(Amplitude)大小对软组织的影响 筋膜枪的振幅(Amplitude,震幅)指的是按摩头每次来回移动的距离,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振幅的大小直接影响按摩的深度和效果,不同的振幅会对皮肤、筋膜、肌肉、韧带等软组织产生不同的影响。 1. 振幅大小与按摩深度的关系 一般来说,筋膜枪的振幅范围在 6-16 mm,振幅越大,能够影响的组织越深层。 振幅范围(mm) 按摩深度 适用部位 主要影响 6-10 mm(小振幅) 浅层 皮肤、筋膜、小肌群(颈部、手臂、小腿) 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表层肌肉、适合敏感区域 10-14 mm(中振幅) 中层 大腿、背部、臀部、肩膀 放松肌筋膜、加速乳酸代谢、提升运动恢复 14-16 mm(大振幅) 深层 深层肌群(臀大肌、股四头肌、腓肠肌) 深层筋膜放松、减少肌肉僵硬、适合运动员或高肌张力族群 2. 不同振幅对软组织的影响 不同振幅对於皮肤、筋膜、肌肉、韧带与肌腱的影响有所不同: (A)小振幅(6-10 mm):浅层放松 适用对象:日常保养、初学者、敏感部位(如颈部、手臂)影响部位: 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皮肤微微发热。 浅层筋膜:帮助筋膜滑动,减少黏连感,提升活动度。 肌肉:适合放松较浅层的小肌肉群,如前臂、颈部、脚踝周围的肌肉。 ⚠ 注意: 小振幅按摩不容易深入肌肉内部,适合轻度按摩,但对於深层肌肉僵硬或运动恢复效果较有限。 (B)中振幅(10-14 mm):肌筋膜放松 适用对象:运动恢复、一般肌肉按摩、适合日常使用影响部位: 筋膜:有效舒展筋膜,减少肌肉僵硬,提升灵活度。 肌肉:能达到中层肌肉组织,如股四头肌、背阔肌、臀大肌,适合长时间站立或运动后放松。 神经肌肉调节:帮助唤醒神经感知,提高运动表现。 ⚠ 注意: 按摩时间不宜过长,避免造成过度刺激或局部疼痛。 (C)大振幅(14-16 mm):深层肌肉放松 适用对象:运动员、深层肌肉紧绷者、剧烈运动后恢复影响部位: 深层肌肉:针对较大肌群,如股四头肌、臀大肌、小腿腓肠肌,帮助深层紧绷肌肉放松。 乳酸代谢:大振幅按摩能有效促进肌肉内部的血液流动,加快运动后代谢物的排除,减少酸痛感(DOMS)。 肌筋膜释放(Myofascial Release):可深入肌肉与筋膜之间,帮助恢复肌肉弹性与活动度。 ⚠ 注意: 不适用於关节、骨头突起处(如膝盖、肘部、脊椎)。 过度使用可能导致微损伤,应适当控制按摩时间与压力。 3. 振幅与转速(RPM)的搭配 振幅与转速(RPM)会影响按摩效果,不同的组合适用於不同需求: 振幅(mm) 转速(RPM) 适用情境 6-10 mm(小振幅) 1000-1800 RPM 浅层放松、敏感部位按摩 10-14 mm(中振幅) 1800-2800 RPM 一般肌筋膜放松、运动前后恢复 14-16 mm(大振幅) 2800-3600 RPM 深层按摩、肌肉僵硬改善 4. 如何选择适合的振幅? 日常放松(一般使用者、办公族):选择 6-10 mm 振幅,搭配中低转速(1500-2500 RPM)。 运动恢复(健身爱好者、跑者):选择 10-14 mm 振幅,搭配中高转速(1800-3000 RPM)。 深层肌肉按摩(运动员、肌肉紧绷者):选择 14-16 mm 振幅,搭配高转速(2500-3600 RPM)。 5. 总结 小振幅(6-10 mm):适合浅层按摩,针对皮肤、筋膜与小肌群,适合敏感部位与日常使用。 中振幅(10-14 mm):适合肌筋膜放松与运动恢复,能够影响肌肉中层组织,减少僵硬与疲劳。 大振幅(14-16 mm):适合深层按摩与肌筋膜释放,可穿透肌肉深层,但需注意避免过度刺激。 最佳使用策略 运动前:使用 中振幅(10-14 mm),转速约 2000-2500 RPM,短时间刺激肌群。 运动后:使用 大振幅(14-16 mm),转速约 2500-3200 RPM,深层放松肌肉。 日常放松:使用 小振幅(6-10 mm),转速约 1500-2000 RPM,轻柔放松肌肉与筋膜。 适当选择振幅与转速,能够最大化筋膜枪的效果,帮助舒缓肌肉、提升运动表现,并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与风险。
https://www.fitposture.tw/custom_136337.html 聪明使用筋膜枪:如何选择适合你的按摩转速 聪明使用筋膜枪:如何选择适合你的按摩转速 深层筋膜按摩枪-转速(RPM)对软组织的作用 深层按摩枪是一种震动/击打式筋膜放松工具,透过高频振动作用於皮肤、筋膜、肌肉及其他软组织,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绷、加速恢复,甚至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反应。 1. 软组织的组成与特性 软组织包含: 皮肤(表皮、真皮) 皮下组织(脂肪层) 筋膜(浅层筋膜、深层筋膜) 肌肉(横纹肌、平滑肌) 韧带与肌腱(结缔组织) 每种软组织对震动刺激的反应不同,因此按摩枪的RPM设定对各类组织的影响也不同。 2. 按摩枪转速(RPM)的分类与影响 按摩枪的RPM范围一般为 1000 - 3600 RPM,不同转速对软组织的影响如下: (A)低转速:1000 - 1800 RPM(浅层放松) 适用:浅层筋膜、皮肤、淋巴系统 低频振动会轻柔地影响皮肤及浅层组织,促进血液流动与淋巴循环。 帮助释放浅层筋膜的黏连(但不及手法按摩深入)。 可用於敏感部位(如颈部、手臂内侧)或初学者适应。 ✅ 作用 促进血液与淋巴循环,加速组织代谢。 轻微放松浅层肌肉与筋膜,减少肌肉僵硬感。 ⚠ 注意 对脂肪层影响有限,因为脂肪主要通过饮食与运动减少,震动无法直接燃烧脂肪。 (B)中等转速:1800 - 2800 RPM(肌筋膜放松) 适用:肌筋膜、肌肉层 这个范围对於「肌肉与深层筋膜」较为有效,适合运动前后的肌肉调理。 针对肌肉群进行适度的深层刺激,提高血流量,加快恢复速度。 ✅ 作用 松解筋膜:减少肌筋膜的紧张与僵硬,提升柔软度。 降低乳酸堆积:加速新陈代谢,减少运动后的疲劳感。 促进神经肌肉连结:适合运动前唤醒肌肉,提高肌肉感知能力。 ⚠ 注意 这个区间的按摩若使用过久,可能会产生短暂的肌肉疲劳感。 (C)高转速:2800 - 3600 RPM(深层肌肉与筋膜影响) 适用:深层肌群、运动恢复 这个范围针对「深层肌肉与筋膜紧绷」问题,适合运动后的恢复与疼痛点释放(trigger point release)。 强烈的震动能够穿透更深层的软组织,影响肌肉张力与神经活动。 ✅ 作用 深层肌肉按摩:能够穿透较深层的肌肉组织,适合运动员或肌肉发达者。 降低局部肌肉张力:适合紧绷或短缩的肌肉,如久坐族的髂腰肌、运动后的股四头肌。 可能影响神经调节:透过深层刺激,可影响局部神经感受器,使紧绷肌肉短暂放松。 ⚠ 注意 过度使用高转速(特别是压力过大时),可能会导致肌肉过度刺激,甚至轻微的组织微损伤(如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 3. 转速对不同软组织的影响 软组织类别 低转速(1000-1800 RPM) 中转速(1800-2800 RPM) 高转速(2800-3600 RPM) 皮肤 促进血液循环 可能微微影响皮肤弹性 影响不大,可能造成短暂发红 筋膜 松解浅层筋膜黏连 有效放松筋膜与肌肉连结 深层筋膜刺激,可改善紧绷 肌肉 轻微放松 促进血流,加速恢复 深层放松,影响肌肉神经反应 韧带、肌腱 几乎无影响 可能微弱促进局部循环 不建议直接使用,可能过度刺激 淋巴系统 促进淋巴流动,减少水肿 影响不明显 无显著作用 4. 按摩枪的最佳使用方式 依据目的调整转速 运动前唤醒:2000-2500 RPM,短时间作用於主要肌群。 运动后恢复:2500-3000 RPM,放松紧绷肌群。 深层筋膜松解:2800-3200 RPM,针对点状肌肉痉挛(如触发点)。 日常放松:1500-2000 RPM,全身轻松按摩。 避免过度压力与时间 单点建议15-30秒,避免长时间作用同一区域。 总使用时间建议10-15分钟,以免肌肉过度刺激。 避免直接作用於 关节、骨头、淋巴结、肌腱、神经丛(如脊椎、膝盖、肘部等)。 5. 总结 按摩枪的转速(RPM)影响深度与组织适应性: 低转速(1000-1800 RPM):适合促进血液循环与浅层放松。 中转速(1800-2800 RPM):适合筋膜放松与肌肉疲劳恢复。 高转速(2800-3600 RPM):适合深层按摩与运动恢复,但要避免过度刺激。 不同软组织对震动的耐受度不同,因此在使用按摩枪时应根据目标组织与需求选择适当的转速与压力,以获得最佳效果并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https://www.fitposture.tw/custom_136144.html 全身酸痛的自我保养良方-大包穴 全身酸痛的自我保养良方-大包穴 大包穴:全身酸痛的解方,从自己开始调理 你是否曾有这样的感觉:工作一整天后肩颈僵硬、腰背酸痛,甚至连双腿都感到沉重无力?现代生活的忙碌节奏让我们的身体难以喘息,而全身酸痛更像是身体发出的警报,提醒我们该停下来好好照顾自己了。 这时候,一个被中医誉为「总络穴」的穴位——大包穴,或许能成为你身体的「解压开关」。学会刺激启动启动这个穴位,不仅能纾解身体的压力,更能让全身重新焕发能量。 什么是大包穴?为什么它重要? 大包穴属於脾经的经络系统,它的特点是与全身气血循环息息相关。中医认为,大包穴位於腋下第六肋骨处,是脾经的「总络穴」,负责联系全身经络,调节气血运行。如果经络出现阻塞,可能导致全身酸痛、疲劳甚至免疫力下降。而通过大包穴的刺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达到调理全身的目的。 大包穴的作用与好处 纾解全身酸痛无论是久坐办公导致的肩颈不适,还是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大包穴都能帮助气血循环,缓解酸痛,让身体恢复轻松。 促进气血流动经络的畅通是健康的基础,刺激大包穴能够帮助调节体内的气血平衡,改善循环系统,让身体更加有活力。 减轻压力与疲劳工作压力、长时间专注后的疲惫感,常常伴随全身的不适。通过按压大包穴,可以帮助释放紧张情绪,减轻压力。 增强免疫功能长期保养大包穴,不仅能改善酸痛,还能提升免疫力,减少身体的疲劳与不适感。 如何自我保养大包穴? 以下是一些简单又实用的步骤,适合日常使用: 找到大包穴的位置抬起手臂,手掌贴近头侧,摸索腋下第六肋骨的位置,轻轻按压有酸胀感的地方即为大包穴。 进行轻柔按压使用大拇指或食指轻压穴位,每次按压5秒后放松,连续进行5-8次,感受到穴位处的微微酸胀即可。 搭配深呼吸按压时,配合缓慢而深长的呼吸,有助於身体放松与气血流动。吸气时感觉能量进入,吐气时让疲惫释放。 使用热敷或按摩油辅助可搭配热敷或使用按摩油进行按压,能够进一步放松筋膜,提升保养效果。 定期进行每天早晚进行一次,或在特别疲惫时加强保养,能够有效减少全身酸痛的发生。 进阶保养:结合专业调理效果更佳 虽然自我保养能缓解轻度不适,但如果全身酸痛长期存在,建议寻求专业的帮助。忻享运动保健工作室提供多样化的调理服务,包括: 局部调理:深层针对气血不通的部位进行调理。 运动按摩:针对运动后疲劳与酸痛,促进肌肉恢复。 全身调理:结合传统整复推拿技术,改善肌肉与筋膜的问题。 小提醒:大包穴保养禁忌 若您有腋下或胸部有损伤、发炎等情况,请避免按压。 怀孕期间建议先谘询专业人士,再进行保养。 若全身酸痛严重,建议寻求专业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让健康成为日常,从大包穴开始! 身体的健康是最好的投资,懂得关注身体的信号,定期进行保养,能让您远离全身酸痛,恢复充满活力的生活。 即刻预约专业服务,让忻享工作室陪您打造更健康的未来! 点此联系我们
https://www.fitposture.tw/custom_135920.html 运动按摩后重训的建议与注意事项:恢复与力量的完美结合 运动按摩后重训的建议与注意事项:恢复与力量的完美结合 运动按摩后从事重量训练的建议与注意事项 运动按摩是一种以促进肌肉放松、加速恢复为目的的按摩方式,但在进行重训前后应谨慎规划,以避免影响训练表现或增加受伤风险。以下是详细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一、运动按摩的影响 肌肉张力下降 运动按摩后,肌肉张力降低,可能会影响力量表现,尤其是在进行高强度或爆发性动作时。 血液循环提升 按摩能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有助於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但也可能让部分人感到短暂疲惫。 神经肌肉控制改变 按摩后可能会短暂影响本体感觉(proprioception),需注意重训时的动作稳定性。 二、重训前的建议与注意事项 建议: 进行低强度按摩 如果按摩后计划进行重训,建议选择轻度的放松按摩,而非深层或大幅度的肌肉拉伸按摩。 等待适当的间隔时间 按摩后至少休息 2-4小时 再开始重训,让肌肉和神经系统恢复最佳状态。 加入充分热身 在重训前,进行10-15分钟的动态热身,如:高抬腿、开合跳或轻重量的热身动作,重新启动肌肉张力和稳定性。 检测动作稳定性 在正式训练前,测试关键动作(如深蹲、硬举)的稳定性,确保肌肉可以承受训练负荷。 注意事项: 避免直接训练按摩部位 刚按摩过的肌群可能较为敏感,建议避免直接高负荷训练这些区域,改为训练其他肌群。 避免高强度训练 运动按摩后,避免进行1RM测试或爆发性训练(如奥林匹克举重、冲刺等),以免因控制力不足导致受伤。 三、重训后的建议与注意事项 建议: 结合运动按摩进行恢复 重训后30分钟至1小时内接受运动按摩,可有效缓解乳酸堆积与肌肉紧绷。 选择适合的按摩强度 轻度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 深层按摩:适合针对结构性问题或局部肌肉紧张,但需避免过度施压,影响后续恢复。 保持水分与营养补充 重训后结合按摩可能增加代谢废物的排放,建议补充足够水分与蛋白质,促进恢复。 注意事项: 避免立即进行强压按摩 重训后肌肉处於微损伤状态,过於激烈的按摩可能加重炎症反应。 观察身体反应 如果按摩后感到异常疲惫或疼痛,应停止重训,并寻求专业建议。 四、适合运动按摩后的重训计划 根据按摩强度和间隔时间,以下是适合的重训计划建议: 低强度按摩后(适合短时间内训练) 目标:功能性训练、动作练习或核心稳定性训练。 示例:TRX 核心稳定动作、轻重量多次数训练。 高强度按摩后(适合休息较长时间后训练) 目标:力量或爆发力训练。 示例:硬举、深蹲、卧推等基本动作。 五、常见问题与解答 运动按摩后感到肌肉无力,该如何处理? 建议适当休息,进行低强度的动态热身,避免高负荷训练。 按摩后是否可直接进行有氧训练? 可以,但应从低强度开始,观察身体适应情况,再逐渐提高运动强度。 哪些人群不建议运动按摩后立即重训? 初学者、恢复期患者或按摩后感到疲惫者。 六、结论 运动按摩后适当安排重训计划,有助於提升训练效果,但需根据按摩的强度、时间间隔及个人身体状态调整。建议在专业教练或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潜在的风险并最大化训练成果。
https://www.fitposture.tw/custom_135486.html 伸展拉筋 运动按摩:如何在运动前后发挥最大效果? 伸展拉筋 运动按摩:如何在运动前后发挥最大效果? 运动前后的伸展拉筋与运动按摩,虽然都有助於提升运动表现与减少伤害,但其目标、方法与作用效果有所不同。以下是两者的深入分析: 运动前后的伸展拉筋 运动前的伸展拉筋 目标: 提升肌肉与关节的活动范围(ROM)。 激活相关肌群,为运动做好准备。 减少因肌肉僵硬导致的伤害风险。 类型与方法: 动态伸展: 适合运动前使用,包含具有动作性的拉伸(如高抬腿、跨步侧弓)。 通过模仿运动过程中的动作,提升肌肉温度与反应速度。 静态伸展: 运动前应避免长时间的静态拉伸,因为可能降低肌肉爆发力。 可用於特定肌肉的短暂拉伸(5-10 秒)。 效果: 增强肌肉的弹性与神经肌肉的反应能力。 预防运动中拉伤或扭伤。 运动后的伸展拉筋 目标: 放松运动后的紧绷肌肉。 帮助恢复肌肉的正常长度。 减少运动后的肌肉酸痛(DOMS)。 类型与方法: 静态伸展: 适合运动后,通过维持10-30秒的拉伸,有助於放松紧绷的肌肉。 专注於主要参与运动的肌群(如跑步后的腿部与髋关节)。 PNF(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伸展: 通过「肌肉收缩后放松」的方式,进一步改善柔软度。 效果: 帮助身体冷却与心率恢复。 增强柔软性并预防僵硬。 运动前后的运动按摩 运动前的运动按摩 目标: 刺激血液循环,提升肌肉温度与柔软性。 激活肌肉,提高运动表现。 方法: 轻度与快速的手法: 使用揉捏、搓压等轻柔且快速的技术。 著重於增强血流,激活深层肌肉纤维。 效果: 帮助排除肌肉的紧绷感与压力点。 提升神经肌肉的激活状态,让肌肉进入最佳工作模式。 运动后的运动按摩 目标: 减轻肌肉紧张与僵硬,帮助身体快速恢复。 促进乳酸代谢,减少疲劳。 方法: 深层与缓慢的手法: 包括深层按摩、肌筋膜放松等,帮助松解结缔组织。 可使用辅助工具(如按摩枪或滚筒)增强效果。 效果: 减少肌肉酸痛(DOMS),促进肌肉修复。 提升血液与淋巴循环,帮助代谢废物。 运动前后的伸展拉筋与运动按摩的比较 项目 运动前伸展拉筋 运动后伸展拉筋 运动前运动按摩 运动后运动按摩 目标 提升柔软度,激活肌肉 放松肌肉,恢复柔软度 提升血液循环,准备运动 缓解紧张,加速恢复 主要作用 提高运动表现,预防伤害 减少僵硬,促进冷却 刺激神经肌肉反应 改善乳酸代谢,减轻疲劳 适用技术 动态拉伸 静态拉伸、PNF 快速揉捏或轻压 深层按摩、筋膜放松 适合对象 运动员、需要提升运动状态的人 普通运动者、需要恢复的人 高强度运动前的准备 高强度运动后的恢复 总结建议 运动前: 拉筋:以动态伸展为主,快速激活肌群。 按摩:轻柔快速的运动按摩,用於针对性的热身。 运动后: 拉筋:以静态伸展为主,帮助肌肉冷却与放松。 按摩:深层运动按摩,缓解肌肉紧绷并促进代谢。 两者结合效果最佳:运动前以拉筋为主,搭配适量的运动按摩;运动后则进行静态拉筋,再使用深层运动按摩,有助於全方位提升运动效能与身体健康。
https://www.fitposture.tw/custom_135059.html 拯救假胯宽!摆脱髋部外扩的体态小秘密 拯救假胯宽!摆脱髋部外扩的体态小秘密 「假胯宽」是指髋部看起来比实际更宽的现象,「胯宽」实际上骨骼结构并没有改变。而是因为姿势不良或肌肉不平衡造成的视觉效果。假宽胯会让臀部和大腿外侧的线条不够顺畅,影响整体体态。这种情况可能源於以下原因: 骨盆前倾:骨盆向前倾斜,导致臀部和大腿外侧肌肉张力过大,使胯部显得宽大。 臀中肌和髂胫束紧张:臀中肌无力或紧张会影响臀部和大腿外侧的外观,增加「宽胯」的错觉。 站姿或坐姿不良:经常站姿或坐姿不良,导致骨盆区域的肌肉和筋膜张力分布不均,容易形成假宽胯。 改善假宽胯的方式 拉伸:针对大腿外侧、臀部的肌群,如髂胫束和臀中肌进行适当的拉伸,有助於减少紧绷感,改善体态。 核心训练:功能性训练增强核心稳定性可以帮助改善骨盆前倾问题,促进身体的平衡。 臀部激活训练:通过运动调理针对的臀部训练增强臀大肌和臀中肌的力量,以改善胯部的外观。 正确姿势调整:也可透过传统整复推拿手法改善不良姿势,经常自我提醒站立或行走时骨盆的中立位,帮助减少假宽胯的现象。 若假胯宽影响美观或舒适度,可以通过上述这些方式改善。 小程老师科普时间-认识臀中肌 破解假胯宽 :  臀中肌的力量和弹性对臀部线条和腿部外观影响很大。简单来说,臀中肌无力或紧绷可能会让髋部看起来比实际宽,或让臀部线条不够平滑紧致。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人会有「假宽胯」的现象。 为什么会这样? 无力的臀中肌:臀中肌主要负责稳定骨盆,如果它无力,站立和行走时会出现髋部偏移或外扩的情况,让大腿外侧看起来更宽。 紧绷的臀中肌:如果臀中肌过於紧绷,会让臀部和大腿外侧显得僵硬,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导致髋关节活动受限或下背疼痛。 如何改善臀中肌问题? 训练臀中肌:可以尝试一些简单的动作,比如侧躺抬腿、桥式等,这些动作能增强臀中肌的力量,让髋部和腿部线条更自然。 拉伸与放松:适当拉伸大腿外侧和臀部,或使用泡沫滚筒按摩,可以减少紧绷感,让臀部更放松。 这些动作不仅可以帮助改善臀部线条,还能提高整体稳定性,让你的体态更好看、活动更灵活。
https://www.fitposture.tw/custom_135784.html 多久按摩一次才健康?避免太频繁或太少的关键技巧 多久按摩一次才健康?避免太频繁或太少的关键技巧 按摩多久一次最好?什么时间按效果最佳?完整指南在这里! 按摩不仅能释放肌肉压力,还能改善血液循环、提升身心放松。但许多人对按摩的频率和最佳时间存有疑问。以下,我们将提供专业建议,帮助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按摩计画! 按摩多久一次?不同需求的最佳频率 1. 一般日常放松需求 建议频率:每 2 周 1 次。 适用人群:长期处於压力环境中的上班族、需要放松的家庭主妇或初次尝试按摩者。 原因:身体在日常生活中累积的疲劳与紧张,适合以定期的放松性按摩来释放压力。 2. 运动员或健身爱好者 建议频率:每周 1 次,尤其是高强度训练后。 适用人群:专业运动员、健身狂热者或参加比赛的业余运动员。 原因:运动后的肌肉会有小损伤,按摩有助於促进恢复,减少乳酸堆积,避免长期疲劳累积。 3. 慢性疼痛或特定健康需求 建议频率:每周 1-2 次,根据症状改善逐步减少至每月 1 次的维持性按摩。 适用人群:腰酸背痛患者、颈肩僵硬人群或有特定需求者。 原因:频率较高的按摩能够帮助慢性疼痛患者缓解症状,改善长期肌肉张力问题。 4. 压力大的办公族 建议频率:每 1-2 周 1 次。 适用人群:需要长时间伏案工作、久坐不动的上班族。 原因:长期久坐会导致肩颈紧绷与腰背不适,定期按摩能舒缓压力并提升专注力。 什么时间按摩效果最好? 1. 早上按摩:活力满满的一天! 适合人群:需要早晨能量启动的人。 好处: 促进血液循环,唤醒肌肉与神经系统。 提高专注力与效率,为一天注入活力。 建议搭配:轻柔的深层组织按摩,效果更好。 2. 运动后按摩:提升恢复速度 适合人群:健身后肌肉紧绷或疲劳的运动爱好者。 好处: 减少乳酸堆积,避免肌肉酸痛(DOMS)。 提升肌肉弹性,减少运动伤害风险。 黄金时段: 运动后4-24小时内,肌肉仍处於恢复期,效果最佳。 避免运动后立即按摩,给肌肉适当的冷却时间。 3. 晚上按摩:放松一天的疲惫 适合人群:长时间压力过大、睡眠质量不佳的人。 好处: 放松身心、改善睡眠。 舒缓肩颈僵硬与慢性疼痛。 建议搭配:深层放松按摩或肩颈专项按摩,能释放压力、提升睡眠质量。 不同情境下的按摩建议 1. 比赛或运动前的热身按摩 建议时间:比赛前 1-2 天。 目的:激活肌肉、提升关节活动度。 注意事项:避免深层按摩,以免降低肌肉力量或造成微损伤。 2. 长时间坐姿后的按摩 建议时间:工作后的空档或周末。 目的:舒缓腰背僵硬,改善血液循环。 注意事项:可以结合日常伸展运动,效果更佳。 3. 压力大的繁忙日常中 建议时间:午休或下班后。 目的:纾解压力、放松紧绷的情绪。 注意事项:可选择较轻柔的手法,避免过度刺激。 按摩后的保养建议 补充水分按摩后血液循环加快,建议多喝水,帮助代谢废物。 避免高强度运动按摩后肌肉处於放松状态,不适合立即进行高强度运动,以免增加受伤风险。 适度拉伸在按摩后进行简单的拉伸,能进一步提升效果,防止肌肉再次僵硬。 注意休息尤其是深层按摩后,身体需要一定的恢复时间,适当放松或小睡有助於效果提升。 常见问题 Q&A Q1: 按摩太频繁会有问题吗? 按摩过於频繁可能会导致肌肉过度刺激,引发不适或影响恢复时间。建议根据专业建议进行。 Q2: 一次按摩能解决问题吗? 一次按摩可能缓解暂时的不适,但长期问题需要持续的调理与日常保养。 Q3: 什么人不适合按摩? 有急性发炎、开放性伤口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谘询专业人士或医师后再决定是否适合按摩。 建议的按摩频率与时间总结 按摩频率:根据个人需求,每周一次至每月一次不等。 按摩时间:早晨、运动后、晚上皆可,但需根据情境选择适合的时段。 记得:配合日常伸展与健康习惯,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https://www.fitposture.tw/custom_135546.html 运动按摩与热敷的正确顺序与搭配方法 运动按摩与热敷的正确顺序与搭配方法 运动按摩和热敷的搭配可以有效地促进肌肉放松、减少僵硬与酸痛感,但需要根据目标和时机选择正确的顺序。以下是常见的搭配建议: 一、运动前 目标:激活肌肉,提升运动表现 建议顺序: 热敷: 热敷约5-10分钟,帮助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提升肌肉温度与柔软度。 可有效减少肌肉僵硬,降低受伤风险。 运动按摩: 使用轻柔快速的按摩手法,如揉捏或拍打,进一步诱发肌肉。 强调针对特定肌群(如大腿、肩膀、背部)的短时间按摩。 二、运动后 目标:缓解疲劳,加速恢复 建议顺序: 运动按摩: 首先进行深层或放松按摩,著重於缓解运动后的肌肉紧绷与疲劳。 时间建议为20-30分钟,针对酸痛部位进行重点调理。 热敷: 运动按摩后进行热敷,帮助促进乳酸代谢,进一步缓解肌肉紧张。 热敷时间建议为10-15分钟,温度适中(约40-50℃)。 三、针对特定情况的顺序 急性疼痛或发炎: 避免热敷与深层按摩。 选择冰敷降低炎症与肿胀,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按摩与热敷。 慢性酸痛或僵硬: 热敷在前,按摩在后。 热敷帮助放松肌肉,按摩加速恢复。 紧急状态或局部强烈不适: 建议热敷或按摩单独进行,避免过度刺激。 注意事项 热敷时间与温度: 热敷过久或温度过高可能导致烫伤或皮肤不适,应控制在适当范围。 按摩力度: 运动前的按摩应轻柔适度,避免影响肌肉的活力。 运动后的按摩可以适当增加力度,但不应引起疼痛。 结合冷敷: 如果运动后伴随肿胀或发炎,应先冰敷消炎,再进行热敷与按摩。 总结 运动前:先热敷后按摩,帮助激活肌肉与预防运动伤害。 运动后:先按摩后热敷,促进肌肉放松与恢复。 根据需求灵活搭配热敷与运动按摩,可以达到更好的放松与保养效果!
https://www.fitposture.tw/custom_135545.html 什么是客制化按摩?专属您的健康调理方案 什么是客制化按摩?专属您的健康调理方案 何谓客制化按摩? 客制化按摩指的是根据每位客户的身体状况、需求与目标,量身打造的一套专属按摩服务。这种按摩方式强调个人化与针对性,避免千篇一律的手法,而是以专业技术为基础,灵活调整,提供最适合客户的按摩方案。 客制化按摩的特色 需求评估: 在按摩前,按摩师会与客户沟通,了解其健康状况、过去的伤病史、近期的不适以及希望改善的目标(如缓解压力、放松肌肉、改善姿势等)。 针对性设计: 根据客户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按摩手法,如深层组织按摩、筋膜放松、运动按摩或放松按摩。 针对特定部位进行重点调理,例如肩颈、背部、下肢或关节。 调整力度与手法: 按摩的力度、手法会根据客户的接受度与需求进行调整,确保效果明显且不造成不适。 结合多种技术: 可能融入不同的按摩流派技术,如瑞典式按摩、泰式按摩、整复推拿等,达到全面效果。 持续跟进: 设计连续的调理计画,根据客户的恢复情况与反馈逐步调整服务内容,确保改善持续进行。 客制化按摩适合的对象 运动员与健身爱好者: 寻求运动后的恢复与伤害预防。 上班族与长期久坐者: 解决肩颈僵硬、腰背不适等问题。 压力大或需要放松的人: 通过个性化的放松手法,减轻压力与焦虑。 慢性不适或特殊需求者: 针对慢性疼痛、术后恢复或孕妇需求进行专门调理。 客制化按摩的优势 效果显著:针对个人问题进行设计,效果更直接。 舒适安全:手法力度与范围精确调整,降低不适感。 时间灵活:针对可用时间调整按摩计画,提升便利性。 满足个人需求:注重个体差异,提供最佳体验。 总结 客制化按摩不仅是一种个性化的服务,更是将专业技术与贴心服务相结合的调理方式,能针对每位客户的需求量身打造专属方案,带来最佳的放松与恢复效果。如果有特定需求或目标,选择客制化按摩将是理想之选。
https://www.fitposture.tw/custom_135070.html 客制化按摩:服务前的停、看、听 [温馨提醒:心律调整器的按摩注意事项] 客制化按摩:服务前的停、看、听 [温馨提醒:心律调整器的按摩注意事项] 在按摩前了解客人的身体状况,可以帮助提供更合适的服务。除了「哪里比较不舒服」、「平常有做什么运动吗」、「工作需要久坐或久站吗」这些问题,还可以再加上以下几个问题来更全面了解客人的需求与注意事宜: 之前有经常按摩或其他调理服务吗?感觉如何? 了解客人过去的经验,可以帮助调整手法和强度。 有无任何既往病史,或最近有没有受过伤? 这可以帮助避免对敏感区域的压迫(如心律调整),并调整按摩手法。 平常睡眠品质如何?会不会容易感到疲劳? 这可以了解靠人是否因为压力或疲劳导致身体不适。 有没有特别容易紧绷的部位,像是肩颈或腰部? 可以帮助找出需要加强的重点区域。 生活中有无搬重物或高强度的体力工作? 了解客人的日常活动,这样可以知道是否需要针对特定肌群进行调理。 是否对任何按摩油、乳液或精油过敏? 这可以避免在刮痧或金磨刀使用时引起过敏反应。 期望透过这次按摩达到什么效果?日常放松还是针对部位加强缓解? 了解客户的期望,这样可以更好地调整服务。 透过这些问题,可以全面了解客户的需求和身体状况,从而提供更精确和客制化的按摩服务。 对於有心律调整器(或其他用调节身体某些功能的电子装置)的客人,在进行按摩时需特别注意,以确保安全并避免影响调整器的功能。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避免直接按压心律调整器位置 通常心律调整器会放置在锁骨下方的胸前部位。按摩时要避免直接按压这个部位,以防影响装置的运作。 轻柔按摩 由於调整器对外部的震动或压力可能敏感,应避免使用过强的力量,特别是在上半身或胸部附近。 避免电器、磁力相关的器材 一些按摩可能会使用电器或磁力按摩器材,但这些器材可能会干扰调整器的正常运作,因此应完全避免使用。 注意全身循环按摩的强度 大范围的深层按摩可能会对血液循环造成较大影响,建议在按摩过程中多留意客户的感受,选择适合的力度,避免过度刺激。 避免高温环境的按摩 如果有或热敷等高温设施,最好避免,因为高温可能会影响心脏负荷。冬天建议使用空调适度温暖即可。 保持沟通 在按摩过程中,应多次询问客户的感受。如果他们有任何不适,应立即停止按摩并进行调整。 专注於四肢和背部 可以将按摩集中在四肢和背部远离调整器的位置,这样可以帮助客户放松而不影响相关区域。 避免使用震动机器(深层按摩枪、运动筋膜枪...) 有些按摩工具有强烈的震动,这可能会对调整器产生影响,建议仅使用手法按摩,避免使用这些机器。 透过这些注意事项,可以在不影响心律调整器功能的情况下,为客户提供安全的按摩服务。服务温馨提醒:「若您身体中有植入心律调整器、神经刺激器等电子调节装置,请您於服务前告知我们,以便提供安全、舒适的服务体验。」
https://www.fitposture.tw/custom_135066.html 客制化按摩:从了解顾客的工作与生活型态开始 客制化按摩:从了解顾客的工作与生活型态开始 为何按摩前要了解客人生活习惯?除了问「哪里比较不舒服」,还要问「平常有做什么运动吗」、「工作需要久坐或久站吗」这些问题?因为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许多人因长时间的压力、不良姿势或运动不足,导致身体的肌肉紧绷、酸痛,甚至是慢性不适。对於每一位走进按摩馆的顾客来说,提供标准的按摩方案可能无法满足他们的真正需求。因此,专业的按摩师需要先从了解顾客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开始,进而量身设计出最合适的按摩方案,提供真正的放松和疗愈效果。 一、了解工作性质对身体的影响 办公室族群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的上班族容易出现肩颈僵硬、腰背酸痛等问题。这些顾客通常需要针对肩颈、上背部和下背部的按摩,以缓解因久坐而产生的压力。专业的按摩师可针对肩颈进行放松,加强肩胛骨周围的肌肉群,并适当进行腰背的深层按摩来放松紧绷的下背部。 体力工作者体力劳动工作者,往往因长期的体力支出而造成大肌群的过度使用。这类需要的按摩通常针对下背部、肩膀、腿部和手臂,特别是深层组织按摩,可以帮助他们释放肌肉中的深层压力点,缓解肌肉疲劳。 运动爱好者经常参与健身或运动的顾客,可能会有局部的肌肉酸痛或结节。根据他们的运动类型,针对性地按摩不同的肌群可以帮助他们快速恢复。例如,跑步爱好者需要加强腿部按摩,特别是股四头肌和小腿肌;而举重者则需要肩膀、背部和下肢的深度放松。 二、了解生活习惯的影响 压力大的职业长期处於紧绷工作环境的人,例如烧脑的上班族、高压力的医护人员等,常见到睡眠品质差、肩颈酸痛等问题。此类顾客在按摩过程中,适合放松的瑞典式按摩或头皮肩颈按摩,以达到减压放松的效果。 久坐或不活动的生活习惯久坐或生活中缺少活动的人群,身体容易代谢变慢,血液循环不良,经常出现手脚冰冷、背部僵硬等问题。这类顾客的按摩可以中式经筋按摩,促进循环,帮助激活肌肉。 育儿家庭主妇或照护者长期照顾家庭或有长时间负重行为的家庭主妇和护理人员,通常手臂、肩膀和下背部负担较重。对这类顾客的按摩可以著重於手臂和肩膀的放松,并针对下背部进行深层按摩,缓解肌肉紧绷感。 三、设计量身定制的按摩方案 了解了顾客的工作与生活型态后,我们可以根据顾人的具体需求量身定制按摩方案,让按摩服务不仅仅是舒缓肌肉的手法,更是了解每个人身体与生活习惯的专业服务。透过细心的沟通与针对性按摩,希望带给顾客更深层的放松和长效的舒适体验。 Chat
https://www.fitposture.tw/ 忻享运动保健(预约制)